2024年,东源县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依法治县办的指导下,结合民政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民政法治建设为目标,推进全面依法治县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责任制落实
一直以来,我局始终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从政的最基本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局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和下属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局法治建设工作统筹部署,有力提高了民政工作的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水平。坚持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营造法治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部署推动法治河源建设的具体举措
我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部署,统筹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乡镇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长者饭堂建设,积极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工作,截至目前,2024年已改造完成186户。推进全县街路巷命名工作,建立和完善国家级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对街路巷命名进行监督与管理,指导和开展街路巷命名审核工作。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服务工作不断强化,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殡葬新风,推进婚俗改革工作,为法治东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加强学法用法,构建良好法治氛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县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其贯穿到民政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我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民政普法规划,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以及各项民政业务培训,并坚持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局领导以身作则,把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学法相结合,坚持领导集中学法、定期学法。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宪法和民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平台,职工日常自学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党纪,按时完成学法课程的学习。
(四)认真履行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职责
一是带头维护法律权威,切实保证法律实施。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带头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让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深植于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素质。
二是守法用法,推进法治建设落地见效。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时刻严格约束自身一言一行,带头厉行法治,牢固树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从我做起、带头守法,自觉用宪法、法律来检验工作决策、落实过程和实际成效,真正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是思法用法,推动法治思维指导实践。坚持用法治思维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以法治思维指导实践,以法治方式处理各项具体工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加大殡葬服务、社会组织管理、农村低保、乡村治理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截至2024年11月,共新成立10家社会组织,总数225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04家(含民办学校2家),社会团体121家(含行业协会11家、一般性社团110家)。届时将开展行政检查,对没有按时进行年检的社会组织列入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严重失信名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审查整改工作,2024年以来已依法依规注销2家社会组织。
2.持续开展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大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坚持依法办证,优质服务,规范管理,树立了便民、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登记条例》及《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婚姻登记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切实加强婚姻登记队伍建设。
3.扎实开展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一是制定《东源县民政系统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统筹部署全县民政系统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开展。组织乡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双百社工等基层力量,开展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并形成名册,建立信息档案。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印制2万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1万份民法典宣传单、3万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宣传单、5万份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宣传单发至全县各乡镇,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掀起全县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热潮,增强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
4.持续推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全县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促进村民自治。清理巩固村级“滥挂牌”问题,2024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清理村(居)牌子1502个。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纳入移风易俗和绿美等内容。加强村民小组建设,累计全县优化村民小组43个。规范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明晰村民小组长履职正负清单,加强对村民小组的有效管理监督。
5.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使用网上办公应用系统,切实推进我局电子政务建设。二是通过设立政务公开专栏、便民手册等方式,主动将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实现“阳光政务”。
(六)加强干部学法用法,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扎实推进干部学法用法,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并将其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加强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大民政法律法规宣传及干部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将普法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民政领域风险防范相结合,开展民政普法“广告式、定制式、定点式”宣传,组织部门法律法规专题宣传活动,不断加强民政法治宣传的精准性、有效性。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深度广度不够。行政执法人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深度广度还有待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水平有待提高,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方面的效果还不够明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二是我局规范性文件审查能力和水平也有待提升。我局虽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公平性审查,但是,在开展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部分股室没有规范性文件需要进行法制审查的意识,对什么是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同时,因法制审核人员的缺乏,文件审查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是法律专业技能人才不足。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建设工作,但由于工作业务量大,专业性强,尤其是对法律依据、合法程序等掌握不够充分,易造成工作漏洞,有待补充专业法律技能人才壮大民政执法队伍。四是法治宣传内容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与民政工作有关的法律范围内,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更深层次需要,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还有待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创新、丰富,宣传内容不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三、2025年工作目标及重点
(一)积极完善民政依法行政制度,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监督检查。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责任制为重点,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建立系统完善、设置科学、责任明晰的依法行政制度,积极推进科学立法、全面普法、公正执法的法治制度,全面提高民政法治建设水平。
(二)健全和完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加强民政法律配套政策创制,深化法治惠民。积极参与上级关于推动促进养老领域地方立法工作的探索,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机制保障。同时,进一步细化民政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工作程序化、系统化和公开化。
(三)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和地名规范化工作。一是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完成区划调整后的勘界任务。强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加强界桩管护,依法调处边界纠纷,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二是继续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提高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乡村地名建设模式基本定型,工作路径基本成熟,乡村地名及其标志的广度、密度、精细度进一步提高,乡村标准地名信息在各领域使用更加规范,充分发挥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作用。
(四)加大法治工作监督力度。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殡葬领域、社会组织领域、养老服务等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意识,强化法治宣传工作力度,创新普法教育宣传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我县民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