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法治政府建设 >  正文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东源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东源分局  时间: 2025-01-17
保护视力色:

  2024年,我局在市、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中共东源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和《东源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要求,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现将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加大法治宣教提高法治素养。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加强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二是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河源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职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培训。邀请专职律师定期举办法治宣讲活动,系统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干部职工到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东源陈列馆开展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法治宣传等一系列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法守法,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定依法行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四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狠抓党史、党章、党规、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学习宣传,充分利用集体学习、党小组会议、专题辅导等形式,筑牢法治思想根基。五是充分利用网络干部学院、学法考试系统、学习强国等平台,督促干部职工坚持开展学法活动,2024年在编在岗干部职工30人,学法率、参考率、达标率100%、优秀率100%,要求在编在岗执法人员全部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确保执法人员100%持证执法。六是积极参与旁听庭审活动。2024年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旁听庭审活动6人次,提升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监督司法公正,更好地促进依法行政。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2024年我局认真制定了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清单,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了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一是持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专题学习计划,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我局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持续加强法治建设,紧紧围绕法治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一步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坚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我局主要领导带头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5次,常态化开展会前学法9次。三是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法治化水平,扎实推动法治广东、法治河源建设工作。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全面加快推动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见效,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落实环评审批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坚持依法办事,不断创新审批方式,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以实际行动奋力开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新局面。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特事特办”“最多跑一次”“容缺受理”“代办制”等措施,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行建设项目专人办理和保姆式服务,对重点项目主要领导亲自靠前帮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一站式办理事项20项。2024年1-11月审批建设项目18个,网上备案登记36个。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加强学习宣传公平竞争政策,依据《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审查标准,积极开展存量文件的清理和增量审查,增量审查政策措施文件16件,严防出现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四)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指定专门股室和人员负责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及时动态更新和发布政府信息,2024年以来我局在政务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174)条;严格按照行政执法双公示要求,按时公开行政执法程序及行政执法流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让行政执法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行使;严格执行全县各行政部门公共数据开放要求,按时提交国控企业监控信息、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环境质量、排放许可、危废经营等等数据信息予以公开。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的有效融合,统筹推动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开展。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秉承“执法为民”的初心,让“柔性执法”释放“刚性力量,”善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政策,切实做到轻微违法“以教代罚”,严重违法查处力度不减,将人性、理性、柔性融入执法全过程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粤环发〔2021〕7号),不断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行政处罚权力在法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一是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网格化监管要求,先后开展了执法帮扶、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复核、库区畜禽养殖、汛期环境安全、工业园区、涉VOCs企业、水产养殖、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与在线监控弄虚作假(两打)、温泉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加强柔性执法,注重帮扶指导,立行立改,将环保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助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共随机抽查企事业单位180家,饮用水源地18个,检查排污企业200余家,限期整改企业20家,处罚案件6宗。二是开展新丰江水库集雨区范围畜禽养殖业整治“回头看”工作,出动320余人次,检查养殖场65家,下发责改通知书2家,督促完成升级改造治理设施2家。三是大力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倾倒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查处1宗违法倾倒工业固废案件;四是排查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对企业自行监测情况开展帮扶指导,共排查企业87家,进一步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日常监督管理,切实压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规范开展自行监测,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并及时公开自行监测信息。五是妥善处置信访投诉类案件,结合12345政府热线、12369环保热线、来信来访等多种方式拓宽群众环境诉求通道,认真梳理排查线索,深入基层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环境信访投诉,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污染纠纷和投诉事件140余起,领导接访2次,化解领导包案案件1宗,无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目前受理的信访件均按时办结,处理率达100%,人民群众关注的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多措并举开展法治宣传提高法治意识。我局充分利用新媒体、传统纸媒等全面宣传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利用“5·15全国低碳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生态环境节日为契机,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到公园、社区、旅游景点等公开场所开展环保法律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册1500余份;积极发动企业、乡镇征订环境报刊,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日常收集、整理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建立“以案释法”案例库,及时向公众发布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提升环境宣传教育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有所欠缺。领导干部优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缺乏运用法律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法律问题的惯性。现有执法人员不足,领导干部的工作繁忙且紧张,导致在决策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影响依法决策的能力。

  (二)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执法能力素质有待加强。在执法队伍的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影响了执法能力的提升,我县面积较大,工业企业和养殖企业较多,污染源点多面广,且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仍未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和监测监察能力建设不够完善,大环保格局仍未形成,原下放乡镇的生态环境执法职能被撤销,现有执法人员不足,不能满足监管需要。

  (三)法治宣传的载体形式不够丰富,群众法律意识有待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受普法宣传经费限制,形式有待优化和创新。传统的法治宣传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文件、法治宣传广告、宣传片等。这些形式虽然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容易让群众产生审美疲劳和信息饱和感,难以持久地吸引和引导群众关注法治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推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法定程序,牢固树立起法律至上观念,在执法过程、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树立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

  )着力规范政府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公开与行政行为有关的法律政策依据、办事流程及具体结果,做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扎实推进综合执法改革,通过充实执法力量、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等方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着力提升法治宣传学习效能。继续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学习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让法治政府建设深入人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