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民函〔2025〕117号
朱秀英(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是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县直19个单位联合发文,共同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政策措施,健全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困境风险分级分色管理,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链接公益资源开展关爱服务。
二是县妇联推行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1+2+N”关爱机制,全县招募“爱心妈妈”723人,结对1768名重点未成年人,走访1100多人次,联合县残联探访慰问0-17岁智利、精神残疾女童139人。
三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县妇联在仙塘镇建设(省级)妇女儿童维权驿站,在灯塔镇等26个村(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设立心灵驿站,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常态化开展“四点半”课堂。
四是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共建育人网络。全县中小学均已建立家长学校,完善了相关制度、师资队伍。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积极发挥家校共育作用。县教育局联合县妇联开展了“父母大讲堂”周末公益课堂。县教育局依托家委会、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同时,联合妇联、团县委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心理团辅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建设“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进一步构建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不断创新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家校社有效衔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动我县社会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建立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作的德育网络。
五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县教育局在每年的2月、9月定期开展春秋两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动态记录心理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后期跟踪回访,实现“一生一档”精准管理。每学年组织不少于2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各乡镇开展送课下校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六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春节、“六一”儿童节、暑假等重点节假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24年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真情暖童心·相伴护成长”、“合力监护,相伴成长”、“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慰问关爱活动。
七是发挥社工力量,深度帮扶关爱。全县21个乡镇、308名民政“双百社工”利用驻镇联村的优势,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探视探访、心理抚慰、个案跟进、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2024年,民政社工探访留守和困境儿童5724人次,重点个案跟进34个,入户慰问1870人次,开展关爱活动308场次,关爱活动覆盖833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县直各单位将积极配合,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共同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东源县民政局
2025年5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白兰舟,883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