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县政协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县文广旅体局关于东源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02302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东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时间: 2023-10-13
保护视力色:

东文函〔2023〕20号


张敬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东源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东源县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东源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多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至今挖掘整理并核定公布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5大类别26个项目。其中省级5项(康禾贡茶制作技艺、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汶水塘捕鱼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市级12项(客家山歌、香火龙等),县级9项(黄田黄酒酿造技艺、客家酸萝卜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所(客家糯米酒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所(香火龙传承基地、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传承基地、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基地)。此外,共申报认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非遗代表性项目种类包含了民俗、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几类。

  (一)建立非遗保护管理体系和机制

  近年来,县政府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建立非遗保护管理体系,全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基本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2019年全县机构改革中,明确县文广旅体局为全县的非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非遗保护管理等工作,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非遗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发展和传承具体工作,各乡镇文化站负责本区域的非遗保护工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与县文化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运行,并落实属地责任,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职责职能,逐步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同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东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县“非遗”保护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积极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工作

  多年来,县政府组织县文广旅体等职能部门,以抢救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普查,全面掌握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并系统地记录、整理,建立档案。在普查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申报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评估体系、评审程序,近年来,县政府公布了全县第一、二、三批2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

  (三)不断扩大非遗展演影响力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开展各类非遗展演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县文化馆设立了100多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示非遗实物和模型100余件。在科技中心内设立非遗长廊,建成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每年组织展演龙舞、香火龙、汶水塘捕鱼节、仙塘“柳溪书院”开笔礼、上莞新轮追龙、六月六显烈宫巡游节等活动。2023年,深入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重点举办了漳溪乡汶水塘捕鱼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船塘镇追火龙、骆湖镇江坑追龙、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等民俗活动,全县各地开展线下非遗展示活动8场次,受众人群达到8余万,吸引央视新闻、人民网等10余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央视网直播点播量达200多万人次。漳溪乡汶水塘捕鱼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活动热闹盛况上了央视新闻和学习强国APP。为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添游客文化体验感,打造万绿湖风景区专属文化“IP”,组织开展了2023年东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不少于8场次,进一步丰富景区活动内容、提升旅游品质,同时也为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助力添彩。

  二、下一步打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可用资源。接下来,我县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东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尤其是网络传媒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政策宣传解读,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展示平台,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物展示和民间文艺专场演出,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东源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保护的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把非遗项目作为东源对外宣传、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进一步提升东源在全省、全市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

  (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护措施。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的原则,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我们将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积极开展非遗进课堂、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突出价值引导,建立奖励机制,对非遗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重视人才培养,推进传承发展。资助和扶持民间艺人带徒传艺,使其技艺继续传承、发扬光大;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对民间艺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表演展示的规范化水平,并提升其艺术创作能力;切实加强对我县非遗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申报、展示等相关工作。加强县民族中学建设,提升传统非遗项目在校园的宣传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加大经费投入,分类实施保护。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吸纳企业和社会团体赞助,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建设综合性非遗展馆,同时加强对我县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记录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进行分类保护,对有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对民间曲艺等搭建形式各异的展演平台,为扩大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运用录像、光盘等方式,记载传承人的技艺,生产过程,获取真实可靠的图像、实物、文本记录及其他第一手资料,然后整理、分类、建立档案、资料库,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依托文化网站进行记录性保护,从而不断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县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建议。

        东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7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詹秋萍,0762-88311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