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县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  正文
对东源县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1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来源: 东源县卫生健康局  时间: 2024-10-31
保护视力色:

东卫健函〔2024〕119号

吕伟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引进人才方面情况

  我县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多渠道、多形式广招人才,充实到全县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近年来,通过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工作;定向培养医学本、专科医学生;校园招聘等形式吸收医疗卫生人才充实到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状况。二是近几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等省级“三甲医院”引进40多名专家及多个团队,依靠外聘专家团队,建立了血液透析科和疼痛康复理疗科等专病专科,不仅在技术帮扶方面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而且在现代医院管理及学科发展管理方面带来了先进方法及理念,提高了医院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自身造血能力。2020年以来,累计发布基层岗位349个,拿出县级医院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编制313个。近两年,本县共招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0名,其中招聘乡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

  、留住人才优惠政策方面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改革。2020年4月26日印发《东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工作方案》,在乡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通过县级财政保障在编人员、购买服务和临时聘用类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及日常办公经费,并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完善保障范围,保障在编在岗人员五险一金及住房维修补贴;对我县现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分类确定纳编人员的身份,将乡镇卫生院现有692名工作人员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同时,制定了《东源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机制,并允许从上年度收支结余中提取65%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山区补贴。制定落实《关于印发东源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东人社发〔2017〕8号)文件精神,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根据乡镇艰苦边远程度、乡镇工作年限分设六个类别和7个档次,总体水平为月人均700元。

  三、人员队伍培养方面情况

  (一)通过“以学促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每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近两年来,共组织了126名医务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

  (二)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近两年来,我局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上网课以及依托“华医网”视频教学系统等形式,持续加强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共组织举办医疗质量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癌筛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肺结核管理、基层信息系统等各类培训班314期,培训1万多人次。转岗岗位培训西医全科医生14名,中医全科医生3人。

  (三)积极争取上级医院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的契机,积极与上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体系,通过驻点帮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开展“传、帮、带”。近两年来,上级共有49人对口帮扶我县乡镇卫生院,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鼓励医务人员再教育和职称晋升。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获得继续教育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设立学费补助和职称晋升奖励政策,极大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2024年4月全县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141人,中级职称222人。初级职称1168人。硕士学历7人,本科学历415人,专科学历693人,中专学历400人。

  四、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情况

  (一)集中力量强化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进一步培育打造临床重点/特色科室,实行错位竞争,注重技术和效益优先,打造有较高影响力的东源医疗品牌。县人民医院有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为消化内科、普外科、疼痛科)和“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

  (二)树立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理念,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跃升。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医疗质量为抓手,带动全县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以目标为导向,力争推动我县医疗机构住院率稳步提升。东源县2023年县域内住院率由51.4%提升至70.3%,同比增加18.9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排名上升9位,告别了连续多年在全省57个县(市)中排名垫底的境况。

  (三)基层卫生短板得到补强,县级医院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医疗服务。一是近两年下派专家和医护人员600多人次,治疗患者3000多人次,同时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二是以医共体组团式帮扶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管理;共派出5名专家团队,60多人次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医疗技术帮扶、医疗和护理知识培训等,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多人次。

  五、中医药事业开展方面情况

  (一)县级医院中医事业发展情况。一是抢抓“强基”战略,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东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补短板强弱项补漏洞,投资1.423亿元推动县中医院中医专科综合楼建设,已于2023年4月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00张,县中医院现有床位250张,全面提升县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设立疼痛康复科,设立20张床位。二是县级医院中医类别医师情况。我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中医类别执业 (助理)医师39名,其中县中医院27名(全院执业(助理)医师82名,占比32.9%),县人民医院10名,县妇幼保健院2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1人,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薪火工程”1个,特聘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1人;特聘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肾内科、胃肠外科、放射科主任医师专家团队4个,河源市中医院驻点医疗帮扶1人。我县中医药技术骨干外派进修11人,参加上级中医类短期培训、学术会议15余次(23人)。三是铸造品牌特色专科,推动强院工程。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抓手,进一步培育打造特色科室,实行错位竞争,注重技术和效益优先,打造有较高影响力的东源医疗品牌。已建成广东省省级重点中医药特色专科3个(康复理疗专科、骨伤专科、脾胃病专科),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唐仕义工作室,省名中医童光东传承工作室,消化内镜中心,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四是加强县域中医诊疗量。2023年我县中医诊疗量41.02人次,占比25.6%,逐步提升我县中医药技术治疗规模和治疗范围,进一步推广我县中医药适宜技术。五是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在县域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技术骨干对口支援与提升我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县中医院收治病种结构,提高收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占比。推动公立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改善服务模式。

  (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事业发展情况。一是快镇、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推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全县21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全县11%村卫生站(共35家)设立中医阁。以中医馆内涵建设、中医阁建设为契机,鼓励使用中药,各医疗机构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综合考核目标。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量8.65万人次,村卫生站中医诊疗量为4.72万人次。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我县中医药参与度;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幼等重点人群开展中医药服务;在宣传材料、健康宣教中增加一定比例中医药内容(一年内不少于2期中医类宣传栏),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等特色服务的认识。

  (三)中医馆、中医阁建设。2023年我县开展船塘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内涵建设和11家村卫生站中医阁建设,该建设目标已完成;2024年开展蓝口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内涵建设和12家村卫生站中医阁建设,正在开展。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中医诊疗占比,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中医药服务。

  六、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方面情况

  (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更新。近年我县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本院业务需求,购置B超、DR等设备,如蓝口、黄村、柳城、叶潭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新购置DR设备等。

  (二)我局以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为更好了解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情况,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添置工作。于2023年底,我局对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进行多次摸底调查,并于2024年5月聘请有资质第三方公司对我县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情况开展调研,进一步确认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需求情况。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需求情况上报政府。



东源县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2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