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源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023年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运行和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来源: 其他  时间: 2024-04-23
保护视力色:

  一、项目支出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财政资金支出项目,2023年预算为人民币10万,由县财政局核准拨入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后,根据中心运行和工作所需使用,审核批准后报销。截至2023年12月份,县财政共拨付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3万元,资金到位率43%。

  我中心根据东源县财政局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资金拨付严格按照财政资金审批程序组织实施,款项实现专款专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支付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运行和工作经费4.3万元,资金使用率100%。

  二、决策及实施过程情况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论证充分性;项目实施规范性(包括项目单位申报资格合规、申报材料客观真实、申报项目与有关规定相符等情况,项目单位是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项目实施支撑条件等情况,项目调整、完成验收、终止等过程是否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等),绩效目标与指标是否完整,资金投入计划安排、预算编制与资金分配、资金管理及组织实施方面是否规范合理。

  三、绩效自评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共设置3级绩效指标9项,完成9项。该项目能按要求使用,没有发现擅自调项、扩项、缩项的现象,资金审批程序规范,项目监督程序到位,基础资料齐全。因县财政资金紧张,本应到账10万预算的最后只到账4.3万元,在维持相应支出后,已经无多余财力完成能力提升事项。

  (二)项目绩效自评情况及分析

  一是成功推动我县申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为落实科技引领我县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全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高企培育辅导答疑,强化精准培育:共推动大地农林、昊胜、首熙等2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共完成68家企业评价入库,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三是科技服务民生成效明显,以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围绕“场地、人才、项目、成效”抓落实,推动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依托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打造2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有博士、硕士学历等高等学历的183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我县进行了备案,通过开展“两库一对接”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组织各级科技特派员共牵头实施科技项目71项,引进培养人才119人,转化科技成果16项,特派员技术入股参与企业经营7人,推动茶叶等农产品实现亩均收入同比增加近1000元、增长6%。四是推动科技项目立项,引导企业重视研发:大力推动企业积极申报2023年大专项项目及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晟源永磁、绿乡等3家企业共获得2022年大专项项目立项资金共260万元,晟源永磁、铭镭、万绿智慧等5家企业共获得2023年大专项项目立项资金共360万元,太二、超越生物等4家企业共获得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共400万元。五是开展“反向飞地”探索:成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在广工大校园内建成我市首个反向“人才科创孵化飞地”并实体化运作,推动“飞地”成为政策推介的“新窗口”,招商引资的“新渠道”,招才引智的“新港湾”,成果转化的“新平台”。

  (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我中心严格按照财经有关法律法规开支,资金使用目标明确,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制度健全。拨款程序规范,严格按照预算内容和经费使用范围执行,自觉接受监督检查,款项实现专款专用。通过财政保障,为我县“奋战工业倍增升级,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标杆”目标,做出贡献,并我县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稳中加强。

  (四)偏差较大项目说明

  无。

  四、自评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创新创业环境活力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现有企业多为生产型企业,缺乏研发机构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加上财政紧张,企业投入申报高企、建立研发机构、引进新技术和人才等情况不积极,导致科技企业队伍数量规模不够壮大。二是工作经费保障难,限制各项工作推进。

  对此,中心将紧紧围绕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要求,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突出创新主体培育、突出创新平台建设、突出科技人才引培、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国家《创新型县》建设等。

  五、绩效自评工作建议及预算安排建议

  无。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绩效自评系统显示名称为(东源县科技创新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来款名称为(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运行和工作经费)。导致上传自评报告和评分表的名称与系统不一致。

  2、由于年初做此项目绩效时,没有细化到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所以导致绩效自评表与系统不一致。


分享到: